云南小镇“圆果”成了致富产业

 

过去二十年间,原产于南美洲的小众果蔬人参果鲜有人问津,近年来却在云南小镇里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一大批果农、商家,借助新电商平台的“风口”,将这种带有神话名字的小圆果推向了城市居民的餐桌,一跃成为网红农货。今年,人参果在云南的种植面积已达近20万亩,产值数十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果果”。

对整个云南水果产业来说,“人参果之乡”的“争议”是幸福的“烦恼”。2016年秋天,云南农产品商家在拼多多上把人参果卖成“爆款”之后,收购价就坐上了“火箭”,从每公斤0.5元一路涨到4元,消费者大多来自东部地区的城市白领。

人参果也因此超过玉米、菊花,成为云南东部最赚钱的农作物品种。陆良县召夸镇村民王乔先往年种玉米,20亩地一年挣1.6万元,2019年改种人参果,挣了18万元。陆良县城镇居民去年人均收入不到3.5万元。

王乔先所在的新庄村去年有100多户村民种植人参果,今年扩大到300户左右。据昆明市农科院生物所所长张丽芳统计,石林县周边地区,近两年有近万农户依靠种植人参果致富,“人参果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仅仅3年时间,云南人参果种植面积从1万亩扩大到近20万亩,发展出一个价值数十亿元的富民产业。推动人参果产业崛起的是一批拼多多的云南商家,王雄是其中的代表。

2013年,西街口镇的人参果分化出一个新品种“圆果”,果肉呈黄色,口感鲜甜,替换了椭圆形的“菜果”。品种优化之后,县政府谋划将“圆果”卖到省外,但打开销路并不容易。

2016年,石林县举办人参果节,前往考察的王雄等人发现,“这种水果收购价低,市场没有打开,但耐储运,属于有潜力的品种”,他决定把人参果放到拼多多上试卖。

这次尝试很快见效。仅仅两周,王雄店铺的人参果日销量就达到5000单,每天卖出近20吨。这一年刚刚转战拼多多的商家毕鹏同时发现了消费者对这个新品种复购率极高的“秘密”。其他商家很快跟进,2018年在拼多多上卖掉了西街口镇近一半的人参果。

线上的销售火爆,也扩大了云南人参果的知名度,带动人参果线下市场的销售。往年不愿光顾的外地客商纷纷到石林采购。

王雄看到,拼多多的“拼购”模式能迅速汇聚同类需求,产生稳定的规模化订单,比传统电商更容易帮农产品打开销路。“传统批发往往是整车采购,但客商们凑不齐整车的需求,所以线下打不开销路。拼购是把人参果以包裹为单位,从产地直接发给消费者,这突破了传统批发整车采购的制约,还减少了中间环节,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王雄解释人参果在拼多多上热销的原因。

“通过拼购和产地直发,让人参果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的厨房餐桌,农产品由‘产销对接’升级为‘产消对接’。”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东原表示,在拼多多内部,这种引爆人参果的新型农产品上行模式被称为“农地云拼”。基于“农地云拼”的农产品上行模式,拼多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农产品最大的上行平台之一,预计今年农产品交易额超过2500亿元。

2019年,在人参果收购热潮之下,王雄等人着手解决品控难题,与石林县最大农业企业合作,在当地投产100亩人参果生产基地。毕鹏兄弟在当地租种的合作基地,也从2016年的50亩扩展到200亩,共同向标准化和品质化农业升级转型。

云南人参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云南和甘肃的农业交流。甘肃民勤开始尝试通过拼多多打开人参果销路,并派人到石林学习脱毒种苗技术,提高品质。石林则派人学习民勤的温室种植模式,提高人参果的亩产量。为满足全国消费者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全国的新农商们正在利用地理气候和大棚技术,协力把人参果做成可以全年销售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