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里话香瓜——农安县华家镇华家桥村发展棚膜香瓜见闻

 

    暮春时节,大地里的春苗还没罩垄,华家桥村的大棚香瓜就熟了。

  还没进村,就看到路边一个又一个的卖瓜小摊儿;到了村口,迎面的牌楼上面写的是“农安香瓜第一村”,下面是“华家桥村”;到了村委会办公室,桌上早已摆上了一盘香瓜,虽然记者言明不能吃,盛情之下还是尝了一口,真甜。

  村主任王树礼告诉记者,华家桥村种香瓜起码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从不会种到会种,过去是种地膜香瓜,现在是种大棚香瓜,过去是追求产量,现在是追求质量。村里成立了香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社员七八十户,王树礼就是合作社的法人代表。现在全村种了300多栋大棚香瓜,占地120公顷,年销售额可达五六千万元,已经形成了特色产业。香瓜远的已销到北京、大连、哈尔滨,近的在长春已小有名气。

  2017年,合作社在长春市标准研究院的帮助下,利用GSI国际编码体系建立了香瓜质量追溯体系,为华家桥村香瓜建立了详细的档案信息,包括育苗、种植、施肥、洒药、采摘、检测、包装、物流、批发等香瓜生长销售全周期信息。档案里还有哪里种植、谁种植的、种植者头像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消费者只要扫描香瓜及香瓜包装箱上的二维码,以上的信息就全部了解了。用王树礼的话说,我们村的香瓜是有“身份证”的。不仅有身份证,还注册了“桥众”牌商标。

  “这个季节在农安,华家桥村香瓜就是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了,出门走亲戚看朋友,带一些很有面子。”来村里检查工作的县农机局局长易宝庆告诉记者。作为农机局的党建联系点,他对华家桥村的情况是相当熟悉,他说,过去因为灾多,农民又以种粮为主,这里曾经相当落后。建立党建联系点后,农机局帮助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支持村里发展香瓜种植业。

  在瓜农胡海彪的香瓜大棚里,闻着浓郁的瓜香,看着长势喜人的瓜秧,记者也不由得心怀喜悦。胡海彪告诉记者,他已经种了5年的香瓜,这个大棚和一般大棚相比大500平方米,采用的是哈密瓜根嫁接技术,蜜蜂授粉,物理除虫,上的是有机肥,香瓜也是自然成熟,品质自然就好,价格也就上去了,2017年纯收入7万元。

  王树礼说,大棚没有只种一季的,等香瓜罢了园,再种一季蔬菜,就把一年的成本赚回来了,香瓜的收入都是纯收入。

  53岁的董海陆,种了20多年的瓜,算是村里的“瓜王”。去年种了两个大棚,收入10万元,今年他投资13万元新添了一栋1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大棚。他告诉记者,今年春天,他光卖瓜苗就赚了2万元,自己家用的苗钱都赚出来了。他围着王树礼问来问去,记者听了半天才明白,他是问今年建大棚的补贴什么时候下来。王树礼说,这几年大棚发展快,政府补贴确实起到了拉动作用。

  拉着记者看了一圈香瓜大棚后,王树礼告诉记者,村里虽然已经建了300多栋大棚,但规模还不够。“现在我们香瓜第一村的名声有了,可是产量还不够大,今年秋天,我们准备引进资金,再发展50栋高标准的温室大棚,让香瓜生产再上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