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大棚草莓喜丰收

 

   寒冬腊月,记者走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垣设施果品基地,尽管此时的田间地头寒风萧瑟,但在果品设施基地的数十栋草莓大棚里,却是一片温暖如春、生机勃勃的景象。只见一垄一垄的草莓叶厚茎肥,葱郁可人,远远望去仿若一片绿波,给这个寒冷的冬季带来了生机;而一个个长圆锥形的鲜红草莓则俏皮地从绿油油的叶子中探出头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鲜艳欲滴,诱惑着人们的味蕾……

  在其中一座大棚里,负责人陈光兴正在与果农们采摘成熟的草莓,他一边采摘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种植的草莓品种有两种,红颜(俗名巧克力草莓)和章姬(俗名牛奶草莓),你瞧,这两种品种的自然坐果能力较强,果肉细嫩多汁,香气浓郁,所不同的是红颜草莓果实呈圆锥形、色泽深红、口味甜酸,而章姬果草莓果实呈长圆锥形、果肉淡红色、口味浓甜。”

  听着陈光兴的口音,并不是本地人,望着一片红艳艳丰收的景象,陈光兴对记者说:“我们来自江苏,以前在陕西种草莓,草莓成熟后又要走上千公里的路送到兰州、西宁等地销售,运送成本挺高的。于是,我们去年就来到了有‘瓜果之乡’之称的民和县,在这里搞起了草莓种植,不仅降低了成本,收获的草莓还供不应求呢。”

  说起草莓的收入,陈光兴就自己的18个草莓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棚一年可以种三茬,一个棚(0.067公顷)的产量在1500—2000公斤,按照去年的市场平均价30元/公斤计算,那一个棚的收入就是4.5—6万元,除去生产、人工、运送等成本费用,一个草莓棚至少有2万元的纯利润,那么他租赁的18个棚一年就有36万元的利润。

  陈光兴在总堡垣租棚种植经营草莓产业,也为当地群众增加了劳务增收新门路。据陈光兴介绍,他家的草莓棚雇了当地的七八名群众务工,在铺膜、种植、采摘期间,雇佣人数要到10多人,平均一天下来人均能挣到八九十元,而且务工的农民还能顾上自家的农活。

  据了解,民和县总堡垣设施果品基地积极引进推广特色优质设施果品,已建成高标准节能温室1021栋,面积达201公顷,其中以流转租赁方式发挥种植效益的有821栋、137公顷,种植的主要果蔬包括辣椒、红提葡萄、草莓、花菇、茶叶、平菇等。

  有着“瓜果之乡”美誉的民和县海拔适宜,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有着发展果品的自然禀赋。近年来,伴随着总堡垣设施果品基地的建成投运,实现了果品产业由露天栽培延伸拓展到设施栽培,果品品种也由原来的苹果、梨、杏等传统品种发展到红提、人参果、草莓等优质特色果品,在此基础上,民和县充分利用沿黄流域光热及土地资源,着力加快“黄河彩篮”建设,并发挥出初步效益,不仅让周边群众品尝到了当地种出的特色果蔬,而且丰富了我省的“菜篮子”、“果盘子”。(责任发布:谭晓艳)